技术论坛

 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返回主题列表
作者 主题
HUANGZE75
至圣

经验值:63260
发帖数:12669
精华帖:121
楼主    2016-12-17 16:24:08
主题: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精华帖 

今天看到以前北雪雪纷飞大侠在回答我的帖子时的引用的关于继电器使用的一些细节技术问题,涉及到继电器触点并联串联的介绍。目前OMRON继电器,如MY,LY系列继电器的使用在我公司使用的很广泛。广泛使用到继电器触点的并联,串联使用的就比较少。

继电器触点串联:  继电器触点串联使用时允许保持一定的电流通过,而且可以增加电压值,原因是继电器的电弧被分成一定数量的小电弧,而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实际继电器是几极串联连接所决定。串联继电器触点还能减少触点侵蚀,从而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一般用于直流负载。

继电器触点并联: 
由于机械工差,所有继电器内的触点不会同时闭合或者断开,并联继电器的触点既不会增加继电器的闭合容量也不会增加断开容量。下列实例中给出的连接方式为继电器触点闭合或断开容量增加的上限值。 

并联连接继电器可以用来增加触点的连续(热)电流。

继电器AC-1增加电流如下:

- 并联两极: Ie AC-1 x 1,8
- 并联三极: Ie AC-1 x 2,5
为了避免电流不平衡,我们建议只并联连接邻近的线路。  

例如,用两个三级接触器并联三相系统中的每一相: 
L1相:连接第一接触器的L1级和L2级
L2相:连接第一接触器的L3级和第二接触器的L1
L3相:连接第二接触器的L2级和L3级


HUANGZE75
至圣

经验值:63260
发帖数:12669
精华帖:121
1楼    2016-12-17 16:29:11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针对OMRON的LYJ继电器,直流线圈的机械使用寿命是交流的使用寿命2倍,所以在选用继电器时,如果动作频繁还是尽量使用直流线圈的继电器。

此外继电器的电气寿命远低于机械寿命。


HUANGZE75
至圣

经验值:63260
发帖数:12669
精华帖:121
2楼    2016-12-17 16:40:30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一般情况下如触点组越多的继电器过电流能力就比较差,机械寿命及电寿命相对于触点组少的要差,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使用触点组少的。我一般情况下都是选用2组触点的继电器,不使用3,4组的继电器。1楼的图有参数的。

高山孤影
至圣

经验值:34741
发帖数:3236
精华帖:96
3楼    2016-12-17 17:14:16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是的,我们的直流控制系统如果用交流触点代直流触点,都是串联来防止拉弧的。很多国产的直流断路器,特别是大电流的,都是借用的交流断路器,只是将其中两相串联到一起了。

http://blog.163.com/xiuzhang_2000/
高山孤影
至圣

经验值:34741
发帖数:3236
精华帖:96
8楼    2016-12-17 19:56:32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交流负载的话,只要触点容量足够,拉弧是不会多严重的,如果触点容量不足或余量很小,建议先增加触点容量,若仍然拉弧,再考虑将触点串联。毕竟,感性负载,断开时拉弧也是常见的事情,频繁动作的话,要想可靠,就要串联触点了。

http://blog.163.com/xiuzhang_2000/
龙云浪子
奇侠

经验值:8493
发帖数:884
精华帖:8
48楼    2017-06-07 21:53:24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一、大牌正品的继电器,质量都很可靠,一般不存在电气寿命远低于机械寿命的情况。反而有可能是机械故障(卡住)导致线圈发热烧毁。

二、继电器触点的串并联要谨慎使用。并联可以提高电流通量,闭合更可靠,但是同样降低断开的可靠性。串联则相反,大大降低闭合的可靠性。继电器常见的问题是触点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多串一组触点,可靠性相应降低。

三、不同回路或电压等级尽量避免使用同一个继电器,非得要用的建议使用间隔较远的两组触点,避免使用相邻的触点,以免引起串扰。

个体职业者。
高山孤影
至圣

经验值:34741
发帖数:3236
精华帖:96
51楼    2017-10-24 19:22:23
精华帖  主题:回复:继电器使用的一些技巧

同感,我现在在控制频繁动作的负载时也不考虑接触器了,如控温。现在,技术更成熟了,有了专门控制感性负载的固态了,无非就是加大了电流规格和耐压,前几个月做了一套塑料薄膜生产线的摆臂上料程序,控制摆臂电机就用了这种固态继电器,为提高可靠性,每组管子上都加了阻容吸收电路,整个实现方案已经在logo!版区分享了。

http://blog.163.com/xiuzhang_2000/
您收到0封站内信:
×
×
信息提示
很抱歉!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网址发生了变化,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