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以下是引用老兵在2011-05-12 15:02:56的发言:
我个人对于找答案的积极性是不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因对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疑议。提问者采纳什么样的答案往往有很大的主观性。
我认为,真正关心提问者答案的,除了提问者本人,无疑是回答者了。也就是说,提问者是否采纳了合理的答案,回答者更关心。此时,提问者是裁判,回答者则是队员。因而,应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我觉得,可以给回答者适当的权力,比如抗*议**权,当有抗*议时,给提问者减分。如果收到抗*议*多的话,可以在一短时间内冻结提问者的提问权等手段。这样,既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又可促进回答者的积极性,还可增强提问者认真审核答案的自学性。
但这样做,又怕回答者乱施抗*议*权,因而,在行使抗*议*权时,应给出理由。
还有,现在的“好评”与“坏评”也应该有一个理由,至少应该让人知道是谁评的。
这个双方是否容易有争议啊,因为个人的技术观点有可能不一样,如果这样,是否还需要有个“仲裁”呢?